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我觉得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痛苦的活着,还不如一走了之”、“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要好好地活着”诸如此类的一句话语,都有可能是自杀前的征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关心身边的人。
抑郁症已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健康。而抑郁症患者是自杀人群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如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及时发现自杀征兆,把握动向,成为防止自杀和减少自杀率的重要手段。
据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人在自杀前会有征兆。表现在行为上、言语上或是情绪上。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当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总之,自杀征兆中语言或是情绪上基本表现出抑郁、绝望 、自责、愤怒、自伤自残等特点。作为专业的心理援助人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干预的技术。危机干预的步骤主要有:一是,对有自杀倾向者的问题或危机的评估;二是根据评估结果,问题严重程度,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时刻谨记求助者的安全第一;三是给予支持,通过安抚减缓其焦虑 、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体验,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减低自杀的危险程度。四是,制定计划,针对求助者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干预计划;五是提出可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增强干预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六是危机的解决和随访,要对求助者进行随访,把握其动态,以免自杀意识的再次产生。其中需要特别注意事项为:
1.不要对求者责备或者说教;
2.不要和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3.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除此之外,要及时抓住求助者的“求助”信号,挽救受伤的心灵。“我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人在乎我的存在。我活着就是多余!”“我想让别人喜欢我,可是身边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都是求助者的求助信号,代表着其内心对于生存和死亡的矛盾心理,对于生活还是存在希望的,要特别把握这一信息。
其次,除了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以外,亲朋好友对于抑郁症患者或是有自杀倾向的人创造一种积极的、温暖的环境支持还是十分必要的。抑郁症患者一般是敏感的、孤独的、自卑的,要向其生活提供安全、温暖的情感支持,提高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可是抑郁症患者往往是不愿意与人沟通的,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生存希望,是非常重要的。这时需要鼓励、暗示他们去做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在这些事情上建立自信,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喜欢绘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爱好,激发自信心,而且可以结合绘画治疗的理论,弥补其言语交流的障碍,通过他们的作品,走入其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其情感情绪变化,分析其人格特点,有效地科学地制定应对方式,及时地挽救生命。
总之,自杀行为前一般会有征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及时实施科学的危机干预技术。除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抑郁症患者,寻求其他方式,与其进行良好沟通,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