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和老师常常会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都是为了你好”,在意识层面上,他们确实这样想,也希望可以真的可以让孩子变成自己期望的那样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看到父母在孩子面前有出现争吵和矛盾,显然,为了孩子好这一动机并不能真的语气目标--孩子真正的好相一致。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真的能做到为孩子好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意见、内在的教育思想也能泾渭分明,水火不容。
举个相当常见的例子。传统以为,当孩子有品行问题时,父母各自最好要扮演自身的“严父慈母”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唱一合,胡萝卜加大棒来加以平息风波。另一方面,也有人会坚持,夫妻二人在儿女面前应该保持态度上的相互协调,避免直接冲突。这些人觉得,如果在年幼的孩子跟前呈现矛盾,孩子“幼小的心灵”一定会因脆弱而受伤的;于是,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地加以保护,决不允许把冲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哪怕以作假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了解更多,预约专家,请点击对话框!
由于这些无法避免的分歧,在成人世界中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混乱,而这些混乱又一时半会儿不太可能在社会平均水平意义上有效处理,也就必然地影响到身在其中的孩子们。不少家长早在自身心智并不成熟之际,就急匆匆地晋级当了父母,之后作为父母的职责当然也就只能勉为其难了。在教育中学习教育,也就成了社会现实中最大又最无奈的一个。而这样的局势下,青少年也就只能悲剧性地被当成未成熟的父母们继续成长的实验对象或试验品。一代代青少年就这样牺牲了自己,又以牺牲其下一代为补偿来获得自身的救赎。
在临床上,我曾和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年近四十的知识女性谈及上述情境中的教养问题——即,当父母发现彼此的意见不能统一,面对孩子时是否要努力表现为一致?——她相当固执地认为,应该表现为一致,全然漠视甚至无视这样的假装实际上已经对孩子的心理自由成长构成了极大的妨碍这一事实。他们的孩子已经上了初中,进入前青春期的反叛发展过程。这时,因父母一直以来的假装,被孩子所模仿,习而不察地侵害其人格,导致其看父母脸色行事、讨好父母、回避冲突来应对内心的矛盾,形成一种虚假的自体。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拷贝了父母的,对真实的现实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否定与恐惧体验,却热衷于维护虚假的繁荣。
做到真正地为孩子好的同时,使孩子真正受益,需要身为父母者时时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和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积极寻求合宜的机会(如专门培训)促进个人的进一步成长。
了解更多,预约专家,请点击对话框!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有不少误区,这些误区的形成与社会对家庭现象中的人际过程知之甚少有密切关系。我个人体会过的、临床遭遇到的家庭互动景观或现象,在此尝试做一简单展示吧:
1、孩子通常远比父母想象的要聪明,要坚强,要有更好的耐受性。父母会惯性化地低估孩子,孩子也会假装自己是父母想象的那样,并以此利用父母。
2、父母自以为孩子不知道的,长期掩盖或隐瞒的家庭关系秘史(如出轨、二婚),许多情形中孩子早就已经了然,只不过故意与父母合谋,让父母以为自己不知情罢了。
3、父母常以“因孩子如何,我就要如何。”来诠释自身的行为,使之合理化,却往往轻视了自身作为,对孩子构成的反向影响,因而进入认知上的死胡同,导致严重的被动反应。
4、孩子的长成,不知不觉中进行;父母却未觉察岁月的流逝,使得原先的一些已经过期作废的教育法则与思想还在勉强运用。如,不能及时放权的父母,非常之多。
5、以长辈自居,不肯“蹲下来说话”者,教育多半会失败。这样的父母以为教育就是永远的上下关系,以为就是控制,就是所谓的“塑造”。
6、以为把有问题的孩子交托给社会(机构),如寄宿学校,就能图个清静,万事大吉,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总体来说,父母的坦诚和以身作则是最为直接的也最为有影响的方式,自己可以让自己的言行收放自如,得体得当,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好!
了解更多,预约专家,请点击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