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陕西某小学为一部分“问题学生”佩戴绿领巾,以“激励”其进步,这样一条新闻同佛山“小悦悦”的 事件,同时成为了近期互联网关注焦点,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一所学校出现的教育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涉及到教育原则与孩子未来的严重事件。许多人在唏嘘当事校方如此“创意 ”的同时,不禁又在拷问,如今的教育怎么了?曾经倍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为什么如今变得越来越缺乏教育?
“绿领巾”的争议:是考虑欠妥还是缺乏常 识?
“绿领巾门”事发后,很多网友表示出对现在的教育当中出现的各种歧视的担忧,这一赤裸裸的将学生划分好坏的行为,其实犹如给
每个佩戴绿领巾的孩子挂上木牌“游街示众”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可惜的是,我们听到事后校方的解释如同新闻联播般的规范,据称是为了激励差生自觉寻求进步,摘掉绿领巾,而我们在对
这样的解释感到无奈的同时,又不得不对其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常识与能力感到惊诧。
从小的方面说,此类激励论是否符合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我们不否认当中的孩
子有些会因为感到屈辱而发愤图强,但那些因遭到歧视而自暴自弃的孩子呢?从原来的不放弃也不抛弃的教育初衷,到如今的让差生带绿领巾游街示众,我们的教育公平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到底是
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如果说忽视了教育公平是由于在制定创意上考虑欠妥,那么从大的方面说,不知道当事学校的领导是否已经忘记了少先队章程上是如何定义红领巾的?想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牢记
得,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不断地教育我们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并以此激励我们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而如今我们清晰的看到,一些教育工作者
抛出“佩戴绿领巾”的“激励”措施,客气的说,这些制定者在一点点磨灭孩子们对于革命历史的认识与自豪感,摧毁他们眼中所谓“差生”的自尊与欢乐,不客气的
说,红变绿的“创意”是否也是在考虑今后也为红旗变变色?但无论客气与不客气的评断,我们看到的过程与后果都具有一样的恶劣性质,无论如何,教育都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
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心理常识与责任使命感
从心理咨询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得不说,如今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应该恶
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成长为青少年乃至成人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萌芽阶段,任何的
误导、歧视与不良教育都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成长向不良方向发展。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也有足够的证据和经验证明,很多成人遭遇的社交问题、自卑、缺乏自信甚至一些神经症问题的发生
,都与小学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心理学的视角上看待激励问题,我们一直激励的是正强化,即“对的给,不对的不给”,多多用正向的奖励制度来
使孩子获得一种主动追求学习与上进的力量,而并非以类似“绿领巾”这样无良的手段迫使孩子去关注进步,正强化的最差结果无非是停滞不前,而负强化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成长倒退
的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使用惩罚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往往都是潜移默化,却又影响孩子一生行为方式的,这正如小时候深受家长暴力惩罚之苦的孩子,虽然疼痛让自己记忆深刻,但长大成为父母之后
,自己的教育方式仍然会以暴力为主,因为儿时经历已经使暴力内化至他的内心。
另外,从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来看,“绿领巾”的出现实际上也证明社
会风气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教育队伍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划分好坏并区别对待的公开化,实际上反映出整个社会缺乏人文关怀、社会等级划分越加森严的无奈现实。教育本来是一件需要积累与耐心的工作
,利用“绿领巾”的“激励”方式,实际上侧面却反映出社会容忍度的严重降低与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波及到教育层面,而教育却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与希望,“绿领巾
”这类的教育极端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知馨国际心理咨询的网络编辑在之前的网文中曾讲述“00后”教育当以恢复孩子的童年幸福感为主,而中国教育的真正挑战也正在于接下来十年之间的
“00后”教育,先人警醒我们教书育人当“先成人后成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个丧失掉孩子们幸福与心理健康的民族,未来也难以振兴与强盛,因此中国的教育发展趋势与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