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又是一年清明节,传统意义上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缅怀亲人。对于很多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更像个小假期,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清明节结婚。清明原有的意义正逐渐从当下一代的生活中剥离。不过,心理专家认为,家族文化对个人的心理调节必不可少,清明节,也许可以不在现场祭祀,但还是别忘了联系家族感情,纾解自我情绪。
清明节有助于舒缓不良情绪
清明节本身应该是联系家庭感情、舒缓不良情绪的有效通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大家庭社会正在逐渐向个人小家社会转变。对于年轻人来说,清明更是越来越远,表面上是一种个体行为,实际上这是社会转变的缩影。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往往会过早地把年轻人从大家庭中剥离出来,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转变面前不知所措,有人没有办法接受,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工不能适应外出生活;也有人虽然接受了,但是处理的方法不当,比如一些外出工作的白领人群,物质上也许并不缺乏,但是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
心理专家表示,如果说其他传统节日是对家族感情的横向联系,清明节则是一种亲情的纵向沟通。“西方的家庭观念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影响很大,对他们来说,家庭或许只是夫妻之间的小集体,和父辈乃至祖辈的沟通越来越少。实际上我们的社会文化还没有坚强到可以支撑起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家族文化在个人的心理调节上还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现代生活的压力对个人内心的伤害,以及老年人心底的失落,其实都应该在彼此沟通中被很好地化解。所以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祭祀这么简单,而是家族感情的联系和自我情绪纾解的结合。
清明陪家人回想共同记忆
现在,我们内心对清明节的诉求,更多的其实是与家人的共同记忆。共同记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回家,不如多陪父母电话聊天,说说以前的事情。
一家人在一起缅怀一位亲人,家庭的感觉首先应该表现在对这个人的共同回忆中,而家人在心理上的认同感也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而得到加强。所以年轻人如果真的不能回家,与其去刻意追求祭祀的形式,不如很简单地给家里打个电话,陪父母说说自己小时候对于祖辈的一些记忆。这样既缅怀了自己的亲人,又沟通了家庭的感情,还能释放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不良情绪。
与哀伤告别 清明能疗“心”
清明,让我们有机会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同时,清明节其实也是我们给自己的思念了一个恰当的出口,有环境的衬托,有时间的允许,有仪式上的认同,大家可以给哀思一个个充分发泄的机会。无论是情绪的宣扬,还是默默地对话,他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理由。
正如在心理咨询中,有时候咨询师会根据个案巨大的心理积压的时候设定一个仪式来还原场景,排解个案的心理压抑。这种清明节 “疗伤仪式”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清明节其实是我们给自己的思念了一个恰当的出口,有环境的衬托,有时间的允许,有仪式上的认同,大家可以给哀思一个个充分发泄的机会。无论是情绪的宣扬,还是默默地对话,他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理由。告别仪式实质上是给情绪宣泄一口出口!
以哭解郁 给情绪一个宣泄的窗口!
清明扫墓难免悲伤落泪。在亲人和挚友面前流泪和倾诉是真实感情的流露,无须掩饰,有利于亲属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释放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缓解肢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
放开自己的压抑情绪,哭上一场,内心的紧张、压抑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就减少了许多。疾病多因烦恼生,亲人间多关心理解,化解烦恼,一些春天易犯的高血压、抑郁、失眠等病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跪拜、踏青、放风筝 益身心
跪拜磕头的动作一直被道家作为导引术的一部分,中医证明确实有通经活络,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老年人经常模仿跪拜磕头的姿势锻炼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举家老小集体外出,适当地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