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近日,由“让座”引发的风波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前有杭州小伙因为不让座被连扇5个耳光,后有济南妇女怒扇不让座者耳光称“替你妈教育你。”昨天上午,地铁8号线上,市民牛先生指责同车厢的杨小姐不给带孩子的妇女让座,情绪失控骂对方是“垃圾”。其他乘客觉得当众辱骂女性太过分上前理论,结果引发了一场车厢冲突,理论双方都大打出手。
让座为何走到了“抽耳光”的地步?
把道德和规则揉在一起让人困惑:我们翻遍全国各地出台的《公共交通车辆乘坐规则》,发现都有这样类似的一条: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优先上车,其他乘客应该主动给他们让座。注意,在法规的各自表述中,用的都是“应该、应、应当”这样的词汇。那么这些规则是倡导性的呢还是强制性的呢?车上的广播“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中的“请”是纯粹的礼仪客套呢或也是倡导性的?如果是倡导性的,就是非强制的,就是关乎道德的。是道德,让座就是“发扬风格,道德水准高”;是“规则”,让座只是履行了规则的寻常举动,如果弱势人群没有坐,那其他人可以暂时占用,但一旦有弱势人群来了,占用者必须马上让座,还要对自己刚才的占用说对不起。
在道德稀缺的地方,就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去慢慢形成某种道德,如果这样的规则再表述得像“道德”,就会让人无所适从:抽人耳光者自认为让座是规则:你必须让;被抽者认为让座是道德是自由:我可以不让。
无规则的“让座”会发生荒唐事:公交系统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不能说谁给的价格高,谁就有座位,那么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拥挤的公交中会失去座位。一般看来,公交车上的座位分配可以有三种模式:1,无差别的先到先得模式。这是人类最朴素的占有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排队”秩序;2,差异化模式。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非此类者不得占用),其余座位的分配模式等同第一种;3,让座优先级模式。老、弱、病、残、孕专座先让,当这些专座仍不够用时其它座位也要让。
之所以给特殊人群让座会走到“抽耳光”的地步,就在于这三种分配模式都有支持者。年轻人抱怨“我们压力大,上班累”,学生抱怨“我们书包重”,言下之意是他们对座位的需求并不少于特殊人群。在给特殊人群让座没有形成广泛共识的社会,因“让座”发生什么荒唐事都有可能。
“让座”规则的形成要靠民主:牵扯到公共事务的规则,当然要由公众决定。所谓公众决定,就是以大多数人的意愿为规则。既然“让座”问题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多纷争,为何不举行听证会让公众自己去决定座位的分配模式?
“让座风波”这根本就是“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实”。让座,不让座,这是个问题,关乎道德,也关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道德和法律都有底线,如果把道德底线退守到坐在“照顾专座”上对被规定的照顾对象无动于衷,扇人耳光者也几乎是在同一个道德水平上;如果把道德底线回归到最基本的法律范围,打人者无疑又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