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28岁的重庆MM,几年来,在网购中无法自拔,一次网上搞打折活动,没有把控住,血拼了一万多,因怕老公责骂,选择极端方式自杀。
“快点来,我们小区有人要自杀!”14日上午十点半左右,沙坪坝区联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一名女子戒不掉网购的瘾,买了两瓶敌敌畏准备自杀……
这名女子叫陈晨,28岁,是个地道的重庆辣妹,拥有漂亮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材。几年前,陈晨第一次接触网购,之后便越来越无法自拔。衣服、鞋子、包包……都是陈晨长期网购的商品。
由于酷爱购物,陈晨几乎每年都要在网购上花掉数万元。“你还是悠着点!”陈晨和老公的工资都不高,为这事,她没被老公少说。
“晓得了,晓得了。”每次,陈晨都用这种方式敷衍。
然而,陈晨在网上购物的欲望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越来越强烈。由于收入有限,陈晨慢慢开始透支信用卡。透支得多了,老公也越来越无法容忍她的行为。
由于深爱着陈晨,夫妻俩每次因这件事吵完架,老公都会原谅她。渐渐地,陈晨也意识到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
陈晨不想再因网购的事与老公争吵,于是她决心戒掉网购的瘾。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她的购物欲望又开始萌发。前段时间,网上搞打折活动,陈晨一时没忍住,又开始在网上“血拼”。购置一大堆衣物后,陈晨这才发现信用卡已经透支一万多元。望着堆满房间的漂亮衣服,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陈晨怕被老公责骂,也无法原谅自己再一次深陷网购无法自拔。最后,她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来彻底结束自己的购物欲望。
我们所说的“购物狂”,就是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她们三天两头逛超市,甚至一天不买几样东西,就觉得堵得慌。
“这种狂热购物行为与上网成瘾一样,其实也是一种成瘾现象。不过,这些成瘾者多为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在这些被人们戏称为“购物狂”的人中,大部分人将消费作为逃避紧张、减缓压力的一种手段。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偏差,患有此症的女性所热衷购买的物品多数与自己的外形装饰有关,如服装、鞋袜、化妆品、金银珠宝首饰等。她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
“有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这是对压力的宣泄;有人在情绪好时购物,不在意钱花多少,就觉得特别有幸福感;还有人在空虚无聊时购物,通过物质刺激来证实自己的存在,给生活赋予价值和乐趣。”情绪不佳时购物的确能释放和转移压力,对情绪调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有些人在情绪极度高涨时鲁莽消费,可能是现实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是逃避问题的一种表现。此时,购物者不仅不计后果地花钱,话还显得格外多、特别开朗,没有可乐的事也高兴。这种用无端幸福掩盖问题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部分有购物癖的人,都因沉溺此恶习而受苦,他们的家人也会同样受煎熬。购物只能缓冲现实中的压力,如果问题的根源解决不了,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还可能带来经济负担。
诱发“购物狂”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一是购物狂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独、身心受损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图依靠疯狂采购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现代的信用卡结算方式更助长了病情的发展,因为患者已不能及时发现钱包早已掏光。二是疯狂购物与她们感情脆弱、富于幻想、比较浪漫有关。三是设置在购物场所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女性往往经不住这些诱惑。四是错误的观念导向,如“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购物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症的疏导方法。然而,带着一大堆物品回家的同时,也带回了数目可观的账单。
所以,如果一个人毫无节制地疯狂购物,超过一定界限,就会由制造快乐而变为制造痛苦。要纠正过于强烈的购物欲望,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