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66-0800 010-68656355 010-68660760 010-68638697
1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我们要会区分他行为的意图和结果。
2 、父母要把行为和人区分开来,才能以尊重的方式看见行为背后的人。(不要因为不恰当的行为,把小孩贴上“坏”的标签,他只是以特别的方式做出不被接纳的行为。)
3 、行为是应对的结果,应对会出现我们的自我价值。我对自己有什么感受,会在我的应对中呈现出来。如果我对自己有不好的感受,就容易出现负面行为。
4 、求生存是基本的需求,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学会求生存,并形成了不同的求生存姿态。
5 、我们常常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宁可重复痛苦的旧有经验,而不去寻找不同的经验。我们觉得熟悉就是舒适,有部分原因是可以预测其结果。
6 、孩子可能觉得求生存并保有爱的唯一方法是配合和顺从。当孩子隐藏独特的自我,为了得到爱而配合别人时,就产生低落的自我价值感。这种做法是把自我的定义交在别人手上,也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为了隐藏真实的感受,孩子会说出他以为大人想听的话,换句话说,就是采用不一致的沟通,这种不一致的沟通常常是低自我价值感的。
7 、原生家庭是我们最早的学习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在自己和别人身上学到价值观、归属感、规条、角色和沟通模式。
8 、回顾原生家庭的目的不是指责或评断家人,而是找出自己的内在力量和正向特质,并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9 、父母不是孩子的敌人。父母常常重复自己成长过程所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这些模式在现在是功能不良的。
10 、我们倾向于熟悉的模式,因为这些模式是在生命的早年,从潜意识中向我们的成人榜样学习来的。
11 、我们最初、最重要的学习经验发生在母亲、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三人关系,所以三人关系是身份认同的基本单位。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不论是高或低,都是在其中发展出来的。
12 、如果三人关系是滋养的,孩子就会发展出高自我价值感,反之亦然。
1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要符合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他们的顺从是为了得到爱与认同。
14 、孩子在最初的三人关系中学习生存和成长,在其中学会应对方式,包括如何处理感受,如何与自我和他人互动。
15 、孩子需要依赖大人的爱、照顾和赞同,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长大成人后,就要通过内在的方法维持自我价值感,而不依赖别人的赞同这是很重要的。
16 、问题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个人受到问题的冲击的大小,在于此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认真程度。
17 、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仍是可能的。
18 、迈向完整的目标之一即是接受父母也是人,并在人性的层面而非角色的层面上与他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