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2207291 13691104511
自信---允许自己被否定
自信几乎是每位妈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自信的学习、人际,这样我们看到很多妈妈给孩子报不同名目的培训班,除了为了培养兴趣特长,也是为了借此增加孩子的自信。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我们在别人眼里多么优秀,总会感觉自己还是很差劲,很自卑。而很多被妈妈送去参加培训的孩子其实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似乎自己不会什么就是自己很差劲一样,似乎自己不会什么就应该感到自卑一样,这样的自信观念不允许生活中出现否定和失败,那其实这样的自信建立起来并不像父母想象的那样:多学习一些东西就会自信。
因为真实的自信恰恰是自我价值感对外在的表现不过度依赖,允许自己被否定。
童童与小朋友乐乐一起玩,乐乐背出了一串唐诗,童童妈妈对乐乐伸出了大拇指,“乐乐真棒,能背这么多唐诗”。没想到这句话童童不高兴了,童童怨恨地看着妈妈,带着哭腔说:“那你让乐乐做你的孩子吧”。
童童其实有很多才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也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然而,童童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很棒。今天乐乐背唐诗的表现得到妈妈的夸奖,对于童童而言,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一旦感觉到被否定了,哪怕并没有真实的否定,就会瞬间摧毁童童的自我价值感或者自信,从而引发相应的指责或排斥,如童童;或者讨好,比如在更优秀的人面前自感卑微而顺从屈服。
显然,童童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绝不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因为她的自信经不起否定和失败,非常的脆弱。
换一种场景想象一下:如果乐乐的表现不会直接影响到童童对自己的感觉,童童仍然觉得自己是值得爱的,那么在童童的内心世界,她的自我价值感就是比较稳定的,从而更可能欣赏别人,也更可能从别人身上有所学习,而不会过分地敏感、情绪化。
允许自我被否定,允许自我不是样样都好都完美,才是真实的作为一个人的自信。
当然,自信和自卑并不是绝对的,我们通常处于两个极端中间的某些变化的点上。
自信的内在心理过程:
一个自信的人,他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的。或者说他接纳自己没有前提条件和设定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如果说有什么条件的话,前提只有一个,即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本身存在的价值不容置疑,不需要论证。因为自我接纳是无条件的,因此,自信的我可以有不足,可以失败,也可以不完美,这均不影响“我”存在的价值,面对选择就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做事情更可能全情地投入,关注过程和体验,从过程和体验本身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接纳开放和多种可能结果。通常不会设定诸如“我一定要成功,我必须要得到大家的认可等”,愿意尝试多种可能性,面对失败和错误虽然同样会沮丧,但是更能够当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因此自信的人对外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并不那么执着,而是把精力放在真正提升自己的事情上。即使被否定,也仍然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能量和心力来消解这些负面认知和感受,同时也不需要过多掩饰自己的不足,内在和谐,外在人际关系自然也和谐。